top of page
bg-01.jpeg
標準字.png

「⋯⋯如果我們願意回顧過去的歷史,會很快的發現:大台北今天的光彩奪目,其實是百多年來,南往北來的逐夢人、一無所有的人、底層勞工、移民、原住民和貧窮人……,付出心血、貢獻勞力打造出來的結果;他們從高山地區、從海島一隅、從東南亞各國來到台北,用雙手共同形塑了一個偉大城市的新面貌。從某種角度說,今天繁華的台北,不單是成功的人、有錢人的台北,也應當是挫折的人、貧窮人的台北。」——孫大川老師

 

《貧窮人的台北》為每年10月的系列倡議行動,自2017年起,由台北關注無家者、都市原民、社區與青年等都市貧困者的NGO所發起,環繞「看見」、「聆聽」、「體會」、「團結」四項行動核心,貼近貧窮處境,記錄、傾聽身處其中者的生命故事後,一同並肩而行。

歷屆貧北

貧窮家年華

2022

對於住,社會存在某種共識:四面牆、一扇門、有睡覺和洗澡的地方。

而家,更在歌曲、教科書頌揚下,形成精神和情感唯一的歸宿。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睡在四面牆組成的空間,也不是所有的家都美滿安康。

時而顛簸、時而衝突,才是家的主流跟常態。

 

在貧窮經驗者的家庭中,我們最常看見的是家與人的情感錯綜複雜,既存在傷痕與憤怒,卻又有著愛與關懷。家所蘊含的糾結,或許正是你我所相通處。即便經驗貧窮,人並未失去連結、互助的能力,在身心障礙、無家、兒少、都市原民群體中,我們都一次次見證人共同挺過困境的韌性。 ​

 

托爾斯泰錯了,幸福的家可以有各種樣貌,

而不幸的家,則處處蘊含引人共鳴的相通。

1.5公尺的裂縫

2021

這一年隨著群聚感染爆發,台灣正式進入COVID-19疫情的升級戒備。5月中起確診案例飆升,各地方政府接連公告八大產業停業,公共場所與飲水機、充電區關閉,雙北與部分縣市的餐飲店也暫停內用,學校也宣布校內停課至暑假。

當居家防疫成為全民共識,當生存的困境需要共體時艱,身處底層與高風險中的人們,在同一片籠罩高溫、憂慮的天空底下,所過的生活卻被掩蓋在「防疫破口」、「不潔身自愛」等大寫標題之後。一方面,疫情將過往灰色地帶所面臨的困境,拉升成為鮮明的排除政策與行為;然而另一方面,此次災難同時使人見證了社群、地方網絡的支持力量,其成為黑暗中最明亮的光火。

​缺席者的發聲練習

2020

從幾個NGO、工作者的連結開始,陸續加入了貧窮經驗者、底層工作者,加入多元的經驗與聲音後, 我們得以重新描繪還原社會、政治、文化建構中每一個事件更完整的樣貌。而這將使人們再次拾起省思、以及扭轉的巨大可能。

 

2020貧窮人的台北,我們邀請更多不同經驗的貧窮者,以創作的方式,敘述自己的故事、心聲。並在展覽、講座中,增加時常面對貧窮經驗的工作者的觀點,談論些時而幫助、時而對立、時而壓迫的經驗,帶領觀者一起卸下對立的牆,探尋共融的契機。

儘管如此,也要走下去

2019

15位主角說出15個在生命中,因為貧窮而難以被理解的選擇,展覽希望還原當時每個人所做決定的過程,透過故事的元素再現,使觀展者理解主角當時判斷與行為的因素、考量。

 

貧窮人的台北逐步將發聲的平台交還給具貧困經驗者,透過第一人視角的觀察和理解,向他人分享身處其中的生命故事,促成彼此更深刻的交流與理解。

4AM,你沒看過的台北

2018

重新畫出一張城市圖像,裡頭包含所有人。

本次透過觸發視覺、嗅覺、觸覺等互動裝置,與觀眾產生共感,感受不同時期、不同時段中,工作中的基層者看待城市的視角;並設置大型元件,邀請大眾一起,實作規劃出更友善的城市。藉由看見底層者與拉起人與人間緊密連結,討論更多友善空間敞開的可能性,共創共享的美好城市。

2018貧北介紹

​是什麼風把你吹來的

2017

一府二鹿三艋舺,萬華曾經是台北最為熱鬧繁榮之處,當有船進來,總要問一句,是什樣的風把你吹來,沒有風,過不了黑水溝,在不同的季節,就有不一樣的風,帶不一樣的人來,來到萬華,來到台北這個地方,這陣風,現在還在吹,吹著每個人,是什麼樣的風把你吹來了?

本計畫特別邀約長久以來不斷藉著鏡頭記錄生活底層民眾及原住民的影像工作者,聯合展出他們拍攝的作品,從「看見貧窮」角度切入台北,呈現屬於貧窮人的台北的故事與面貌,讓參觀者能從另一個更完整的角度認識台北,了解並肯定貧窮人對台北的貢獻與意義,共同營造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2017貧北成果報告
bottom of page